在很久很久以前,我曾經用過一陣子小小白。
 (小小白是CANON系統的一支輕便好鏡,規格是70-200 F4,由於鏡身是白色,一般慣稱其做「小小白」,「小白」則是70-200 F2.8,光圈大一級)
在回花蓮後,拍的題材大部份是風景,長焦段的鏡頭用到的機率很少,於是就這麼把它出掉了。
 直到最近,因為有時接CASE的緣故,還是覺得需要一支中長焦段的鏡頭,所以又把70-200這個焦段補了回來。
 不過,這次補回來的是小小白的升級版,小小白IS,也就是增加防手振功能的新版。 先來看看它的規格吧!

焦段:70-200 最大(小)
光圈:F4 (F32)
鏡片組成:15群20枚(含UD鏡片及螢石鏡片)
 鏡重:760克
口徑:67 mm
對焦範圍:1.2M~無限遠
對焦馬達:USM(超音波對焦馬達)


再來是外觀照:
1.就是這個 L紅圈害死多少人呀XD
(L在CANON系統中代表的是使用螢石、UD、非球面其中之一的高級鏡,L即是LUXURY-奢侈的縮寫)
 

2.防手振(影像穩定器)開關及模式選擇,MODE 1適合一般拍攝,MODE 2適合追焦用。

接著說說我的使用感想。
 跟它的上一代小小白比起,最大的改變是增加了防手振(IS)的功能。
IS的功能原廠宣稱可以達到四級防手振,據我實際使用,大抵也是差不多,200端的安全快門應至少要有1/200秒,以降四級來說大約1/15秒仍可得到清晰的影像。
UD+螢石鏡片的使用使得它的解像力更超越了小小白,在重量、焦段、畫質、功能性中,大概也只有CANON才有這麼鏡輕質優的好鏡。
 所以常常有人勸CANON家的用戶,可以的話一定要進支小小白(IS),因為這麼好用的規格,僅此一鏡,其它家是沒有的。
 在小小白IS之前,使用過短暫一陣子的55-250 IS,這支號稱C/P值最高的入門中長焦鏡。
 雖然兩支的等級相差很多,幾乎不能相比,但我還是簡單地分享一下使用的心得。

55-250 IS的優勢是在於更為輕巧短小的鏡身,更長的焦段(250mm),在攜帶上較方便不造成負擔,而防手振當然是微光時的好幫手。
但畫質的銳利度就稍差,當然,這是指在1:1的原圖(100%)觀看比例下,在一般的縮圖使用上堪稱夠用。
55-250 IS的發色亦較淡,在後製上需要多用點心力才可以將顏色逼出(對比、色調、飽和度)。

而小小白IS呢? 它不愧是輕便鏡中的王者,全焦段F4加上防手振的加持,即使是室內、微光的環境一樣是犀利無比。
 發色濃郁,銳利度佳,即使在光圈全部開放的情形下,邊緣畫質也在水準之上。
 色濃銳利的最大好處代表的是使用者可以花較少的時間在後製上,拍出來的成像不需太多的修改即是可用影像。
 綜合來說,以一支水貨三萬出頭的鏡頭來說,它值得起這份價錢。
不管是它的高品質成像,或而是帶給使用者的便利,它都是非常值得的。

 最後,再看看它的成像吧!
這是7月初入手至今剛好一個月中,隨手拍的一些影像。
(並挑一些做1:1的裁切-600x400 pixels,可以看看在100%檢視下的畫質,雖然比不上微距鏡那種變態的解像力,但也是相當的優異!)

1.晒花生(F7.1, 1/200s , 200mm)
 

2.一片花瓣吹來,正巧落在一片枯葉旁。(F7.1,1/500s,135mm)

(裁圖)


3.檳榔樹幹上的寄生植物(F4.0,1/160s,200mm)
 

4.一群很吵的鵝= ="(F5.6,1/400s,176mm)
 
(裁圖)


5.更吵的火雞..(F5.0,1/320s,200mm)
 

6.被鐵絲網困住的紅葉(F5.6,1/250s,106mm)

(裁圖)


7.在花蓮港景觀橋旁拉琴的老人家(F6.3,1/500s,200mm)
 

8.豐年祭上的祭師(F4.5,1/500S,97mm)
 

9.賞鯨完回港的遊客(F7.1,1/640s,169mm)
 
(裁圖)


10.母牛哺子(F6.3,1/320s,116mm)
 

11.瓜籐類的鬚(F5.0,1/320s,200mm)
 
(裁圖)


12.應該是千屈菜的花(F4.0,1/500s,200mm)
 

13.蜂(F4.0,1/800s,192mm)
 
(裁圖)


14.蜻蜓(F6.3,1/100s,200mm)
 
(裁圖)


最後,我給「小小白IS」的綜合評價是:
 
 



 好看,好用,好方便!(也好貴= =")
 
 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