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<台灣紋白蝶>
台灣紋白蝶屬粉蝶科,翅面白色,邊緣有數黑斑,為極普遍蝶種。
遍佈菜園,花叢,可說到處都有它的蹤跡,也是最常見到的蝶類。
佐倉步道位於花蓮近郊,前身為台泥採礦道路,民國92年經林務局規劃而為今日之步道。
交通便利,距花蓮市區僅十分鐘車程,路緩好走,適合舉家親子健行。
沿途生態豐富,景觀秀麗,更是生態喜好者的觀察天堂。
為何要選擇夜間觀察生態呢?
主要是因為在夜間,許多日行性的動物、昆蟲也進入休息狀態,不會像白天容易受驚,也可一併觀察到一些夜行性的物種。
而且重點是,晚上比較涼(XD~~)!
所以夜間觀察生態真的比較輕鬆,不過仍然要準備相關的物品,如手電筒,著長袖衣褲,飲水等。
這條佐倉步道我也是第一次來,也是難得夜拍第一次沒碰到蛇的.....
這晚拍攝了不少動物昆蟲,雖然對這些不熟,不過還是很努力去查找相關的資料,以下,就是拍攝到的相片。
(有蜘蛛、蜈蚣等一般人較反感的生物,所以點入前三思唷^^)
1.大鳳蝶,鳳蝶科,一種大型的美麗蝴蝶。
其雌雄的外觀差異懸殊,雄蝶的翅表藍黑色,沒有尾突,後翅末端有紅色弦月紋。
雌蝶分為有尾型及無尾型兩種,體型比雄蝶大而豔麗,斑紋的色彩變化豐富,而後翅中央的數個大白斑更是辨識的重要特徵。
下圖是雄蝶(雌蝶較漂亮)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3.ggpht.com/lbw0514/SIGhl9RuCYI/AAAAAAAAJyU/7A3L8xSfEaI/s800/%E5%A4%A7%E9%B3%B3%E8%9D%B6.JPG)
2.天蛾,天蛾科是蛾類中至大型的蛾類。
粗壯的身體呈流線的紡錘形,觸角略粗,絲狀、鋸齒狀或棍棒狀,末端形成一個小鉤狀。
前翅呈細長的三角形,後翅為短小的三角形,看起來就像一架流線的噴射戰鬥機,而且天蛾的振翅速度和飛行速度極快,所以天蛾的飛行能力在昆蟲界也是數一數二的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6.ggpht.com/lbw0514/SIGhmHFYyVI/AAAAAAAAJyc/khwlJaMxEPE/s800/%E5%A4%A9%E8%9B%BE.JPG)
3.細蝶幼蟲,細蝶小型蝶,翅膀表面橙黃色具細緻的褐色線紋,翅緣具褐色邊,上有白色圓形或三角形的斑點,翅腹面淺黃色,脈紋清晰,翅緣具黃褐色的斑紋。
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,幼蟲食草為 蕁麻科之木苧麻、苧麻、水麻、水雞油,又名苧麻蝶,成蟲常見於寄主植物及空曠的芒草上飛行,喜歡群聚營生,普遍分布全島,為常見的種類。
而且細蝶幼蟲超愛群居,好像是有家族觀念似的,我這晚在一片苧麻葉背面發現密密麻麻至數十條幼蟲...噁>"<
我天不怕地不怕,就只怕這種軟綿綿的東西>"<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5.ggpht.com/lbw0514/SIGhme2Ki_I/AAAAAAAAJyk/BBbrmOQxnZk/s800/%E7%B4%B0%E8%9D%B6%E5%B9%BC%E8%9F%B2.JPG)
4.竹節蟲,頭小略圓,有細長的觸角,小小的複眼,前胸短小,中、後胸皆細長,腹部也細長。
環節明顯,像長竹竿。有的有翅,有的無翅,體色為綠色或褐色,並具有再生的能力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3.ggpht.com/lbw0514/SIGhmsuHFaI/AAAAAAAAJys/7ZnExPjq6mo/s800/%E7%AB%B9%E7%AF%80%E8%9F%B2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3.ggpht.com/lbw0514/SIGhnL9dkMI/AAAAAAAAJy0/NKKiIstqd3U/s800/%E7%AB%B9%E7%AF%80%E8%9F%B2-2.JPG)
5.蜉蝣成蟲,體長約 3 - 27 mm,身體細長、柔軟,頭部靈活,腹眼很大,觸角剛毛狀而短,口器退化,翅膀為膜質,翅脈清晰,休息時翅膀會豎立在背面,腹末具尾絲2根,有些種類還有中尾絲,成蟲有趨光性。
生活史為原變態,也就是牠們的成蟲期還要脫一次皮,脫皮的成蟲叫亞成蟲。
稚蟲生活在水底要一年之久,大約要脫皮 20多次。
羽化後的成蟲壽命只有3 - 4 天,故有「朝生暮死」的名號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5.ggpht.com/lbw0514/SIGhnZrCpEI/AAAAAAAAJy8/ImOfxvCsuo0/s800/%E8%9C%89%E8%9D%A3.JPG)
6.避債蛾幼蟲,生活史為卵→幼蟲→蛹→成蟲,屬於完全變態昆蟲。
本科幼蟲會吐絲黏附斷枝、殘葉、土粒等造簑囊為巢,巢型如袋,幼蟲棲息其中。取食時會伸出頭胸,或移動巢袋。
老熟的幼蟲會將簑巢垂掛枝條,在囊內化蛹。
雄蛾羽化離巢飛出,雌蛾羽化仍留置巢內等待雄蛾交配,雌蛾產卵於巢內終其一生都未離開簑巢。
為什麼叫避債蛾呢?因為它們看到人就把頭縮進去,沒人才探頭出來找食物或逛街,習性如同欠債的人,最怕債主前來討債,所以就有這有趣的名字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4.ggpht.com/lbw0514/SIGhn6pjCtI/AAAAAAAAJzE/abAtb0RW_vo/s800/%E9%81%BF%E5%82%B5%E8%9B%BE-%E5%B9%BC%E9%AB%94.JPG)
7.小八星虎甲蟲,體長約1CM,翅鞘黑褐色,左右外緣從上到下共有8枚小型白色斑,故名為八星。
為肉食性昆蟲,鞘翅目 ,虎甲蟲科。
小八星虎甲蟲體色和八星虎甲蟲相似,但沒那麼鮮豔明亮,常可在山路、荒地等中海拔以下地區發現牠的蹤跡,
成蟲活躍於4到10月,生性凶猛,飛行速度迅捷,能迅速捕獲飛行中的小昆蟲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6.ggpht.com/lbw0514/SIGhoAfMvzI/AAAAAAAAJzM/pIUzDu_VJe4/s800/%E5%B0%8F%E5%85%AB%E6%98%9F%E8%99%8E%E7%94%B2%E8%9F%B2.JPG)
8.日本樹蛙,常成群出現在水溝底部、溝壁及石頭上鳴叫,非常活潑,善於跳躍。
叫聲高而響亮如同虫鳴,吵雜而且刺耳,是全省中、低海拔山區,夏夜裡常聽到的蛙鳴聲。
而且雖名為樹蛙,但不太愛爬高,反而喜歡在溫泉裡活動,像北部的泰安溫泉、仁澤溫泉、東部的知本溫泉,都可找到牠們的蹤跡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5.ggpht.com/lbw0514/SIGhoSrCwVI/AAAAAAAAJzU/Ihzrn9UbLEc/s800/%E6%97%A5%E6%9C%AC%E6%A8%B9%E8%9B%99.JPG)
9.三角鬼蛛,金蛛科,肩部有兩個突起來的地方,所以整個腹部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像個三角形,中間有一條白色的線連著這兩個肩。
是林裡常可以看見的蜘蛛,動作緩慢。
背上花紋因個體而異,我覺得像古文字也像國劇裡的花臉^^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4.ggpht.com/lbw0514/SIGhpwYTb8I/AAAAAAAAJzs/_tWBOeoKzLc/s800/%E4%B8%89%E8%A7%92%E9%AC%BC%E8%9B%9B.JPG)
10.赤腹寄居姬蛛(雌),體色橙紅色,體表光滑,各腳細長黑色,常見寄主在別種蜘蛛的網上,習慣腹部朝上倒掛,並會有3-4隻聚集。
這隻是在上面那隻三角鬼蛛的網上發現的,名為寄居,它們實在是很懶惰的一種蜘蛛,用別人的網,自己卻不編...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6.ggpht.com/lbw0514/SIGhqQx3A-I/AAAAAAAAJz0/6YbUxqzETfI/s800/%E8%B5%A4%E8%85%B9%E5%AF%84%E5%B1%85%E5%A7%AC%E8%9B%9B.JPG)
11.三角蟹蛛,平時不結網,只有在產卵時會將葉子捲起來當產房,會有護卵的行為。
體色可以因背景植物的顏色而變化,常待在花叢中,長時間不動耐心等待那些沒有戒心的昆蟲,一旦發現便一躍而上。
它臉上那像止蒙面俠的三角花紋讓它戲劇性十足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5.ggpht.com/lbw0514/SIGhq4akMdI/AAAAAAAAJz8/b6bD1O32uAU/s800/%E4%B8%89%E8%A7%92%E8%9F%B9%E8%9B%9B.JPG)
12.長腳蜂,不產蜜,肉食性蜂。
蜂巢由一個最小的六角型房室架起,一層層的往下疊,向外擴增,直到像一座大型的體育場,高高的掛在樹幹上。
幼蟲在蜂巢裡,由成蜂至外捕捉獵物回來餵食(通常是毛蟲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4.ggpht.com/lbw0514/SIGhszVfEdI/AAAAAAAAJ0s/1gwL6MTTuxY/s800/%E9%AB%98%E8%85%B3%E8%9C%82.JPG)
13.台灣騷蟴(雄), 螽蟴科(俗稱的紡織娘),體形碩大,有綠色和褐色型兩種,主要特徵為頭部後方兩側有1枚的大黑塊斑,生活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,夜間雄蟲鳴叫聲響亮,隱密性高十分敏感。
本種分布普遍,數量多,成蟲夏秋出沒,具夜行性,於夜間聞聲以手電筒照射方能觀察,但若蟲白天會出沒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6.ggpht.com/lbw0514/SIGhrRYjkVI/AAAAAAAAJ0M/z1eyD63pPlE/s800/%E5%8F%B0%E7%81%A3%E9%A8%B7%E8%9F%B4.JPG)
14.褐背露斯,體長 22 - 26 mm,體色具褐色與綠色,雌雄外觀近似但雄蟲前、中腳轉節以下褐色,後腳脛節外側褐色,雌蟲各腳顏色較單純,產卵管也較短彎曲。
生活於低海拔山區,具夜行性,在路燈下常看到其活動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4.ggpht.com/lbw0514/SIGhsDO-YRI/AAAAAAAAJ0c/U0JeGSJB4w4/s800/%E8%A4%90%E8%83%8C%E9%9C%B2%E6%96%AF.JPG)
15.這隻螽蟴不知在做什麼,本來以為在產卵(因那白色物體非從產卵器排出),但仔細觀察後也不像,它很努力地用嘴想將那白色物拉出,重複數次後即停止...還是弄不懂它在做什麼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6.ggpht.com/lbw0514/SIGhsSZLMzI/AAAAAAAAJ0k/__RniriIrzg/s800/%E8%9E%BD%E8%9F%B4-2.JPG)
16.交尾的大蚊,型細長,體背黑色,胸部與腹部的寬度比例差很多,腹部各節具白環紋,上窄下漸粗,翅膀短,不及腹長的一半,各腳細長,跗節白色。
喜棲息陰暗的樹林溪流,飛行時上下漂浮,警覺性高,一有狀況便飛入樹林裡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4.ggpht.com/lbw0514/SIGhtBIm52I/AAAAAAAAJ00/wjVGN2n7ozo/s800/%E5%A4%A7%E8%9A%8A%E4%BA%A4%E5%B0%BE.JPG)
17.蜈蚣吃甜點!?
今天真的遇到了幾件稀奇古怪的事,蜈蚣一般來說屬肉食性,會捕食其它昆蟲動物,但這隻蜈蚣居然吃起果子來了!
也許,它是學佛吃素的吧^^"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h6.ggpht.com/lbw0514/SIGht6dtEWI/AAAAAAAAJ1E/N0Gwomrodkc/s800/%E8%9C%88%E8%9A%A3%E5%90%83%E7%94%9C%E9%BB%9E.JPG)
另有拍攝到拉氏清溪蟹的交配,另開一文再介紹吧^^
遍佈菜園,花叢,可說到處都有它的蹤跡,也是最常見到的蝶類。
佐倉步道位於花蓮近郊,前身為台泥採礦道路,民國92年經林務局規劃而為今日之步道。
交通便利,距花蓮市區僅十分鐘車程,路緩好走,適合舉家親子健行。
沿途生態豐富,景觀秀麗,更是生態喜好者的觀察天堂。
為何要選擇夜間觀察生態呢?
主要是因為在夜間,許多日行性的動物、昆蟲也進入休息狀態,不會像白天容易受驚,也可一併觀察到一些夜行性的物種。
而且重點是,晚上比較涼(XD~~)!
所以夜間觀察生態真的比較輕鬆,不過仍然要準備相關的物品,如手電筒,著長袖衣褲,飲水等。
這條佐倉步道我也是第一次來,也是難得夜拍第一次沒碰到蛇的.....
這晚拍攝了不少動物昆蟲,雖然對這些不熟,不過還是很努力去查找相關的資料,以下,就是拍攝到的相片。
(有蜘蛛、蜈蚣等一般人較反感的生物,所以點入前三思唷^^)
1.大鳳蝶,鳳蝶科,一種大型的美麗蝴蝶。
其雌雄的外觀差異懸殊,雄蝶的翅表藍黑色,沒有尾突,後翅末端有紅色弦月紋。
雌蝶分為有尾型及無尾型兩種,體型比雄蝶大而豔麗,斑紋的色彩變化豐富,而後翅中央的數個大白斑更是辨識的重要特徵。
下圖是雄蝶(雌蝶較漂亮)。
2.天蛾,天蛾科是蛾類中至大型的蛾類。
粗壯的身體呈流線的紡錘形,觸角略粗,絲狀、鋸齒狀或棍棒狀,末端形成一個小鉤狀。
前翅呈細長的三角形,後翅為短小的三角形,看起來就像一架流線的噴射戰鬥機,而且天蛾的振翅速度和飛行速度極快,所以天蛾的飛行能力在昆蟲界也是數一數二的。
3.細蝶幼蟲,細蝶小型蝶,翅膀表面橙黃色具細緻的褐色線紋,翅緣具褐色邊,上有白色圓形或三角形的斑點,翅腹面淺黃色,脈紋清晰,翅緣具黃褐色的斑紋。
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,幼蟲食草為 蕁麻科之木苧麻、苧麻、水麻、水雞油,又名苧麻蝶,成蟲常見於寄主植物及空曠的芒草上飛行,喜歡群聚營生,普遍分布全島,為常見的種類。
而且細蝶幼蟲超愛群居,好像是有家族觀念似的,我這晚在一片苧麻葉背面發現密密麻麻至數十條幼蟲...噁>"<
我天不怕地不怕,就只怕這種軟綿綿的東西>"<
4.竹節蟲,頭小略圓,有細長的觸角,小小的複眼,前胸短小,中、後胸皆細長,腹部也細長。
環節明顯,像長竹竿。有的有翅,有的無翅,體色為綠色或褐色,並具有再生的能力。
5.蜉蝣成蟲,體長約 3 - 27 mm,身體細長、柔軟,頭部靈活,腹眼很大,觸角剛毛狀而短,口器退化,翅膀為膜質,翅脈清晰,休息時翅膀會豎立在背面,腹末具尾絲2根,有些種類還有中尾絲,成蟲有趨光性。
生活史為原變態,也就是牠們的成蟲期還要脫一次皮,脫皮的成蟲叫亞成蟲。
稚蟲生活在水底要一年之久,大約要脫皮 20多次。
羽化後的成蟲壽命只有3 - 4 天,故有「朝生暮死」的名號。
6.避債蛾幼蟲,生活史為卵→幼蟲→蛹→成蟲,屬於完全變態昆蟲。
本科幼蟲會吐絲黏附斷枝、殘葉、土粒等造簑囊為巢,巢型如袋,幼蟲棲息其中。取食時會伸出頭胸,或移動巢袋。
老熟的幼蟲會將簑巢垂掛枝條,在囊內化蛹。
雄蛾羽化離巢飛出,雌蛾羽化仍留置巢內等待雄蛾交配,雌蛾產卵於巢內終其一生都未離開簑巢。
為什麼叫避債蛾呢?因為它們看到人就把頭縮進去,沒人才探頭出來找食物或逛街,習性如同欠債的人,最怕債主前來討債,所以就有這有趣的名字。
7.小八星虎甲蟲,體長約1CM,翅鞘黑褐色,左右外緣從上到下共有8枚小型白色斑,故名為八星。
為肉食性昆蟲,鞘翅目 ,虎甲蟲科。
小八星虎甲蟲體色和八星虎甲蟲相似,但沒那麼鮮豔明亮,常可在山路、荒地等中海拔以下地區發現牠的蹤跡,
成蟲活躍於4到10月,生性凶猛,飛行速度迅捷,能迅速捕獲飛行中的小昆蟲。
8.日本樹蛙,常成群出現在水溝底部、溝壁及石頭上鳴叫,非常活潑,善於跳躍。
叫聲高而響亮如同虫鳴,吵雜而且刺耳,是全省中、低海拔山區,夏夜裡常聽到的蛙鳴聲。
而且雖名為樹蛙,但不太愛爬高,反而喜歡在溫泉裡活動,像北部的泰安溫泉、仁澤溫泉、東部的知本溫泉,都可找到牠們的蹤跡。
9.三角鬼蛛,金蛛科,肩部有兩個突起來的地方,所以整個腹部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像個三角形,中間有一條白色的線連著這兩個肩。
是林裡常可以看見的蜘蛛,動作緩慢。
背上花紋因個體而異,我覺得像古文字也像國劇裡的花臉^^
10.赤腹寄居姬蛛(雌),體色橙紅色,體表光滑,各腳細長黑色,常見寄主在別種蜘蛛的網上,習慣腹部朝上倒掛,並會有3-4隻聚集。
這隻是在上面那隻三角鬼蛛的網上發現的,名為寄居,它們實在是很懶惰的一種蜘蛛,用別人的網,自己卻不編...
11.三角蟹蛛,平時不結網,只有在產卵時會將葉子捲起來當產房,會有護卵的行為。
體色可以因背景植物的顏色而變化,常待在花叢中,長時間不動耐心等待那些沒有戒心的昆蟲,一旦發現便一躍而上。
它臉上那像止蒙面俠的三角花紋讓它戲劇性十足。
12.長腳蜂,不產蜜,肉食性蜂。
蜂巢由一個最小的六角型房室架起,一層層的往下疊,向外擴增,直到像一座大型的體育場,高高的掛在樹幹上。
幼蟲在蜂巢裡,由成蜂至外捕捉獵物回來餵食(通常是毛蟲)
13.台灣騷蟴(雄), 螽蟴科(俗稱的紡織娘),體形碩大,有綠色和褐色型兩種,主要特徵為頭部後方兩側有1枚的大黑塊斑,生活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,夜間雄蟲鳴叫聲響亮,隱密性高十分敏感。
本種分布普遍,數量多,成蟲夏秋出沒,具夜行性,於夜間聞聲以手電筒照射方能觀察,但若蟲白天會出沒。
14.褐背露斯,體長 22 - 26 mm,體色具褐色與綠色,雌雄外觀近似但雄蟲前、中腳轉節以下褐色,後腳脛節外側褐色,雌蟲各腳顏色較單純,產卵管也較短彎曲。
生活於低海拔山區,具夜行性,在路燈下常看到其活動。
15.這隻螽蟴不知在做什麼,本來以為在產卵(因那白色物體非從產卵器排出),但仔細觀察後也不像,它很努力地用嘴想將那白色物拉出,重複數次後即停止...還是弄不懂它在做什麼。
16.交尾的大蚊,型細長,體背黑色,胸部與腹部的寬度比例差很多,腹部各節具白環紋,上窄下漸粗,翅膀短,不及腹長的一半,各腳細長,跗節白色。
喜棲息陰暗的樹林溪流,飛行時上下漂浮,警覺性高,一有狀況便飛入樹林裡。
17.蜈蚣吃甜點!?
今天真的遇到了幾件稀奇古怪的事,蜈蚣一般來說屬肉食性,會捕食其它昆蟲動物,但這隻蜈蚣居然吃起果子來了!
也許,它是學佛吃素的吧^^"
另有拍攝到拉氏清溪蟹的交配,另開一文再介紹吧^^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