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了好幾次要來寫一些有關攝影基本知識的文,但都一直沒動..
難得今天有點感覺,就先來介紹一下什麼叫做「光圈」吧。
也許你常聽別人說:照相這檔事,說穿了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變化而得的光影結果。
沒錯,弄懂了光圈和快門,大概基礎的攝影知識你就掌握了80%。
所以,就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「光圈」吧。
(我會儘量用我所知的,較為簡單易懂的文字來敘述)
首先,我們先來看看攝影成像的原理。
(圖畫的很簡略,請見諒^^")
在數位的時代,底片換成了感光元件,成像的原理一樣沒有改變。
只是感光元件所得到影像訊號會經DSP(數位處理器)轉換成數位資料暫存後而存至記憶卡(體)中。
那麼,光圈在這個流程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守門員的身份。
由它來決定可以通過多少光到後部的感光元件上。
有了這個概念後,就可以來看光圈的介紹了。
光圈的實體構照是一組位於鏡頭內部,呈現旋葉狀的金屬片。
藉由變化葉片的角度來達到決定光線可通過的孔洞大小。
光線通過了這裡而在底片或感光元件上成像,也就得到了我們所說的相片。
一般我們在講「光圈」時以F做為代號,常用的數值有F1.4、F2、F2.8、F4、F5.6、F8、F11、F16、F22
要注意的是,這個數字愈大,其實際光圈值愈小。
因為我們在說F多少時,其實它是一個倒數,比方說F4.0,它真正的值是1:4.0,我們習慣將那「1:」省略。
所以數字愈大,光圈愈小。
(舉例來說:F4.0>F8.0>F16.0)
先看看光圈值的改變在實體上所呈現的變化。
1.在F4.0時,我這顆範例的鏡頭最大光圈為F4,故F4為其最大光圈,所以中間的孔洞是全部開放的狀態。
(可以看一下這鏡頭的規格:17-40mm 1:4,這個「1:4」就是標示此鏡的最大光圈值)
2.在F8.0時,可以看到中間的孔洞已經關閉不少,光線能通過的量也隨之減少。
(注意看中間的旋葉片構造)
3.在F16時,已縮到相當小。
這樣大概就對光圈值變化的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的印像。
以我在上面所說的那串級數來說,每差一級其入光量會減少一倍。
舉例來說,F4會比F5.6多一倍的入光量,F5.6比F8多一倍入光量,以此類推。
光圈差異排列級數:F1.4、F2、F2.8、F4、F5.6、F8、F11、F16、F22。
那麼,光圈除了把關光線的通過量外,還有什麼實際的用途呢?
我們最常以光圈值來控制景深的深淺。
所謂的景深就是焦平面前後清楚的範圍,範圍愈大我們稱之為景深愈長(深),反之則稱為景深愈短(淺)。
比方說你前方有A、B、C三人,三人前後各距一公尺,當你注視B時,A,C兩人在你的視線中就會模糊些。
這以注視點(對焦點的焦平面)前後所衍生的清楚範圍就稱為景深。
以實例相片來說明可以讓我們馬上瞭解光圈變化對於景深的影響。
(MODEL是小淵的愛車們,對焦點是紫色的車)
看了這串相片,應該很容易可以理解光圈和景深的關係。
也就是說,想要拍出像寫真集中人清楚,背景模糊的相片,不二法門,就是要開大光圈去拍!
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買了單眼相機後,優先任務就是要找顆大光圈的鏡頭來玩,因為這是最可以明顯看出和一般隨身型小數位相機差異的地方。
(其實,景深除了光圈可以控制外,還有焦段的長短,前後景與主體的距離比例都是變數,這些以後有空再說)
拉拉雜雜地說了一大串,如果你懶得看,我總結了二項重點如下,懂了就通了:
1.光圈決定入光量,數字愈小,入光量愈大。
2.光圈可以控制景深,光圈愈大(數字愈小),景深愈淺(前後景模糊的程度愈大)
下次我會介紹「快門」,接著就可以進行「光圈X快門=曝光」的內容,都弄懂了大概基礎攝影的知識就會了80%。
不難懂,大概花點心思想一想,試一試就可以很快上手。
然後,就準備跟隨我的步伐跳入火坑展開敗家不歸路啦!!^+++^
P.這些攝影小知識的內容大部份是憑我自己的摸索而寫的,如有用詞不精準或內容有誤還望不吝指正^^
- Mar 28 Sat 2009 09:42
攝影小知識1-光圈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